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砂岩变形损伤的能量演化规律

被引:25
作者
许江 [1 ,2 ]
张媛 [1 ,2 ]
杨红伟 [1 ,2 ]
汪金能 [1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重庆大学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循环荷载; 孔隙水压力; 滞回曲线; 能量吸收与释放; 单位体积塑性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分析砂岩在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损伤过程,并探讨在这一变形损伤过程中的能量吸收与释放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单个循环过程中岩石的滞回曲线分为4个阶段,同时单个循环过程中能量吸收与释放也分为4个阶段。在加载段,单位体积吸收能和单位体积释放能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且逐渐趋向于稳定,孔隙水压力循环下限值越大,单位体积吸收能和单位体积释放能均越大;能量吸收与释放分界点对应的轴向有效应力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卸载段,单位体积释放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体积吸收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且孔隙水压力循环下限值越大,单位体积吸收能越小;能量吸收和释放分界点对应的轴向有效应力随着循环次数变化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单位体积塑性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即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岩石在单个循环孔隙水压力后的损伤变形逐渐减小;在循环初期阶段,孔隙水压力循环上限值相同的情况下,下限值越大,单位体积塑性能越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降雨条件下雅砻江某边坡稳定性研究 [J].
赵辉 ;
袁泽纲 ;
张勇 .
山西建筑, 2010, 36 (02) :116-117
[2]   一种施工期间堤防稳定性分析方法 [J].
高峰 .
岩土力学, 2009, 30(S2) (S2) :158-162
[3]   三轴压缩下岩石类材料的细观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 [J].
曹林卫 ;
彭向和 ;
杨春和 ;
任中俊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1) :2309-2319
[4]   循环加、卸载孔隙水压力对砂岩变形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J].
许江 ;
杨红伟 ;
李树春 ;
姜永东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5) :892-899
[5]   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能量机制 [J].
谢和平 ;
鞠杨 ;
黎立云 ;
彭瑞东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9) :1729-1740
[6]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 [J].
赵忠虎 ;
谢和平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8, (02) :26-31
[7]   大理岩三轴压缩的塑性变形与能量特征分析 [J].
苏承东 ;
张振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2) :273-280
[8]   岩石破坏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J].
赵忠虎 ;
鲁睿 ;
张国庆 .
矿业研究与开发 , 2006, (05) :8-11
[9]   耗散结构理论在岩石类材料变形系统中的初探 [J].
韩素平 ;
尹志宏 ;
靳钟铭 ;
赵建忠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03) :323-326
[10]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砂岩温度、围压和水压耦合试验研究 [J].
周青春 ;
李海波 ;
杨春和 ;
马洪生 ;
陈良驹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0) :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