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攻关与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煤成气理论研究30周年感言

被引:6
作者
石宝珩 [1 ]
薛超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科技攻关; 地质理论; 天然气; 煤成气; 煤层气; 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科技攻关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于1979年提出煤成气理论,经过"六五"、"七五"、"八五"、"九五"4次国家重点天然气科技攻关,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取得重大发展,其中天然气成因理论、天然气成藏理论、天然气(包括煤层气)富集理论为天然气勘探决策和部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科技攻关与生产密切结合,提高了勘探成效,彰显了天然气科技攻关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21世纪,中国天然气工业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已发现12个大型气田,形成6大气区,近30年是中国历史上探明天然气储量最多的时期。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是天然气科技攻关取得成功和中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中、低丰度大油气田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王红军 ;
王兆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 (06) :641-650
[2]   中国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对天然气工业的重要意义 [J].
戴金星 ;
倪云燕 ;
周庆华 ;
杨春 ;
胡安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13-525
[3]   准噶尔盆地低煤阶煤储集层吸附特征及煤层气开发潜力 [J].
蔚远江 ;
汪永华 ;
杨起 ;
刘大锰 ;
胡宝林 ;
黄文辉 ;
车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4) :410-416
[4]   中国煤成气潜在区 [J].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641-645+663
[5]   华北地区煤层气储集与产出性能 [J].
姚艳斌 ;
刘大锰 ;
汤达祯 ;
唐书恒 ;
黄文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664-668
[6]  
中国大气区和大气田的地质特征[J]. 邹才能,陶士振.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2)
[7]   山西省柳林县杨家坪煤层气储集层物性及勘探开发潜力 [J].
要惠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5) :548-556
[8]   大油气区的内涵、分类、形成和分布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1) :5-12
[9]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J].
赵文智 ;
张光亚 ;
王红军 .
石油学报, 2005, (01) :1-7+12
[10]   我国煤系地层含气性的初步研究 [J].
戴金星 .
石油学报, 1980, (04) :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