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素水平下气象因子对两种水稻热值影响的分析

被引:9
作者
杨京平
Wekesa BONIFACe
姜宁
陈杰
机构
[1] 浙江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浙江杭州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热值; 水稻; 氮素; 气象因子; 相关性;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1.03.017
中图分类号
Q947.5 [植物热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对两种水稻类型在不同氮素水平下植株的热值变化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水稻热值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存在着动态变化。两种水稻的热值最低值出现在幼穗分化期 ,最大值出现在分蘖期或开花灌浆期。随着施氮水平的增高 ,水稻的热值也增加 ,表明水稻的热值是一个与水稻生长发育及外界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的动态变化指标。无论氮素水平的高低 ,光照因子 (总日照时数、平均日照时间 )对两种水稻有负影响效应。温度日较差对热值有正影响效应 ,且具有较低的变异系数 ,雨量与雨日的正效应起修饰作用。最低温度对热值具负影响作用 ,表现出大的变异系数。实际测定早稻的平均热值为 170 5 8J/ g,晚稻为 16 978J/ g,说明早稻的热值要高于晚稻。气象因素分析表明对于早稻感温型品种来讲 ,温度效应对热值的影响可能要大于日照对于热值的影响效应 ,而温度和日照对晚稻的热值影响效应要大于降雨量的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稻热值的动态变化研究 [J].
孙国夫,郑志明,王兆骞 .
生态学杂志, 1993, (01) :1-4
[2]   水稻灌浆期温光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J].
李林 ;
沙国栋 ;
陆景淮 .
中国农业气象, 1989, (03) :33-38
[3]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力能学研究——Ⅱ.东北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物系统的能量利用 [J].
闻大中 .
生态学杂志, 1986, (05) :6-12
[4]   江苏太湖地区几种种植制度的能量转换状况 [J].
江苏太湖地区农田生态协作组 .
生态学杂志, 1984, (06) :19-22
[5]   平原稻区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计量的折能系数初步研究 [J].
王方桃 .
生态学杂志, 1984, (06) :44-46
[6]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唐启义,冯明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