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资源与组织载体: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思考

被引:3
作者
吴建平
机构
[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系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本土化; 制度资源; 组织载体;
D O I
10.16034/j.cnki.10-1318/c.2011.01.020
中图分类号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充分挖掘、调动、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是社会工作者在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中所面临的首要约束条件,中国的政治体制下政府掌握和控制着大量资源,并且对于民间社会性资源也具有绝对的引导或影响能力。社会工作者们必须借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群众性团体(如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一些与政府部门具有密切联系的慈善团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制度资源,推动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J].
田毅鹏 ;
刘杰 .
社会科学, 2008, (05) :73-77
[2]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J].
李迎生 .
社会科学, 2008, (05) :77-80
[4]   总体性资本与转型期精英形成 [J].
孙立平 .
浙江学刊, 2002, (03) :100-105
[5]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J].
王思斌 .
浙江学刊, 2001, (02) :55-60
[6]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J].
孙立平 ;
王汉生 ;
王思斌 ;
林彬 ;
杨善华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2) :47-62
[7]  
工会的基本职责[M].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尉健行[著],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