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文献研究

被引:49
作者
郭姣 [1 ,2 ]
朴胜华 [2 ]
石忠峰 [2 ]
黄珮 [3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脂血症调肝降脂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脂代谢三级实验室,广东药学院中医药研究院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脂血症调肝降脂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脂代谢三级实验室,广东药学院中医药研究院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医证候; 分布规律; 文献研究;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2013.05.002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相关文献探讨高脂血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利用CNKI世纪期刊检索库进行1911~2012年的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检索,对其中涉及到的高脂血症临床症状、舌、脉、病性、病位及辨证分型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3 986篇,符合要求的为836篇;共出现78种中医证型,68种临床症状,2种舌体,11种舌质,11种舌苔,18种脉象。将上述证型按脏腑病位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肝、脾、肾所占比例分别为43.96%、25.87%、25.49%;将上述证型按病性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高脂血症相关病性证素有11种,其中瘀、痰所占比例分别为27.05%、24.69%。【结论】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证候病位证素分布中与"肝"相关的证候为主要证候;病性证素分布中与"痰瘀"相关的证最多。提示"肝"在高脂血症发病中较脾肾占有更重要地位,同时对痰、瘀之邪也不可忽视。
引用
收藏
页码:609 / 614+632 +6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M].姚乃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 [2] 中医诊断学.[M].朱文锋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 [3] Combined hyperlipidemia in relation to race/ethnicity,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Paramsothy, Pathmaja
    Knopp, Robert
    Bertoni, Alain G.
    Tsai, Michael Y.
    Rue, Tessa
    Heckbert, Susan R.
    [J]. METABOLISM-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2009, 58 (02): : 212 - 219
  • [4] 复方贞术调脂方对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肝脂酶的作用.[J].郭姣;贝伟剑;唐春萍;胡因铭;陈芳超;黄国彪;罗朵生;.中药材.2009, 04
  • [5] 证素辨证研究钩玄
    朱文锋
    [J]. 河南中医, 2009, 29 (01) : 1 - 4
  • [6] 从高脂血症发病低龄化趋势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
    郭姣
    朴胜华
    [J]. 中医药信息, 2008, (06) : 4 - 6
  • [7] 调脂灵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过氧化、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唐春萍
    郭姣
    杨超燕
    何伟
    袁安攀
    [J]. 中药材, 2007, (07) : 837 - 839
  • [8] 调脂灵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唐春萍
    郭姣
    陈红红
    杨超燕
    陈艳芬
    陈湛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 (05) : 24 - 27
  • [9] 调脂灵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酶及载脂蛋白的影响
    唐春萍
    郭姣
    杨超燕
    何伟
    袁安攀
    [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7, (02) : 175 - 177
  • [10] 复方调脂康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郭彤
    郭姣
    梁颖瑜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 (10) : 608 - 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