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丛枝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

被引:16
作者
魏源 [1 ,2 ]
王世杰 [1 ]
刘秀明 [1 ]
黄天志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喀斯特;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指数; 物种丰富度;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1.0295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明喀斯特地区丛枝菌根真菌(AMF)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利用巢式PCR和DGGE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茂兰喀斯特多个植被类型下的AMF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AMF遗传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分别平均为3.50和41,远高于非喀斯特对照样地的2.68和17,分析表明,喀斯特地区较高的AMF多样性与此地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以及特殊的生态环境有关,是与喀斯特生态系统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不同植被类型下的AMF多样性差异显著,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34,喀斯特地区AMF的群落结构随着植被类型的改变发生显著变化;基因测序显示,喀斯特地区AMF的优势菌属是生态适应性很强的球囊霉属,在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中具有较强的利用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220 / 22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31]   西北干旱区AM真菌多样性研究 [J].
冀春花 ;
张淑彬 ;
盖京苹 ;
白灯莎 ;
李晓林 ;
冯固 .
生物多样性, 2007, (01) :77-83
[32]   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剖析 [J].
李阳兵 ;
王世杰 ;
魏朝富 ;
龙健 .
热带地理, 2006, (04) :303-307
[33]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中的丛枝菌根调查 [J].
房辉 ;
PNDamodaran ;
曹敏 .
生态学报, 2006, (12) :4179-4185
[34]   AM真菌DNA的提取与PCR-DGGE分析 [J].
龙良鲲 ;
羊宋贞 ;
姚青 ;
朱红惠 .
菌物学报, 2005, (04) :94-99
[35]  
Effect of onion(Allium cepa) root exudates on the hyphal growth of Gigaspora margarita. Tawaraya K,Watanabe S,Yoshida E. Mycorrhiza . 1996
[36]  
Evidence for the evolution of multiple genomes i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G. Kuhn,M. Hijri,I. R. Sanders. Nature . 2001
[37]  
Temporal 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TTGE) as a tool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Cornejo P,Azco’’n-Aguilar C,Barea J M,Ferrel N.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 2004
[38]  
Profiling of complex microbial populations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mplified genes coding for 16S rRNA. Muyzer G, de Waal EC, Uitterlinden AG.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