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生态效率测度的SBM-DEA模型及实证分析

被引:102
作者
彭红松 [1 ]
章锦河 [1 ]
韩娅 [2 ]
汤国荣 [1 ]
张瑜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时间序列SBM-DEA模型; Tobit回归分析; 黄山风景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旅游地是典型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旅游地的生态效率研究是其制定与实施包容性、持续性发展政策与措施的基础。采用基于时间序列、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方法,构建旅游地生态效率测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利用1981—2014年的投入产出数据,测度旅游地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率,分析其演化特征和阶段,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34年来,黄山风景区旅游生态效率(综合效率)不断提升,且具较大发展潜力,在分解效率中,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次之,规模效率是决定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2)旅游生态效率的演化经历了初期低效、快速成长、成熟高效、下行风险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效率的特征不同,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3)旅游生态效率完成了由规模报酬递增向递减的过渡,资源要素的投入冗余已成为现阶段阻碍生态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4)旅游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投资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废弃物末端治理为表征的环保规制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文章最后提出,在山岳型风景区发展初期,应尽可能扩大资源要素投入规模,进入成熟阶段后,则转向逐渐控制投入规模,改善技术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摒弃过度依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走精细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628 / 63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中国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 [J].
关伟 ;
许淑婷 .
地理学报, 2015, 70 (06) :980-992
[3]   基于生态效率的江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J].
黄和平 .
生态学报, 2015, 35 (09) :2894-2901
[4]   张家界城市旅游发展的效率特征与演进模式 [J].
马晓龙 ;
金远亮 .
旅游学刊, 2015, 30 (02) :24-32
[5]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分析——以庆阳市为例 [J].
张子龙 ;
鹿晨昱 ;
陈兴鹏 ;
薛冰 .
地理科学, 2014, 34 (04) :472-478
[6]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区域生态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J].
罗能生 ;
李佳佳 ;
罗富政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1) :53-60
[7]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 [J].
潘丹 ;
应瑞瑶 .
生态学报, 2013, 33 (12) :3837-3845
[8]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城市群生态效率研究——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 [J].
付丽娜 ;
陈晓红 ;
冷智花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4) :169-175
[9]   中国城市酒店业效率的空间特征及优化对策 [J].
孙景荣 ;
张捷 ;
章锦河 ;
钟士恩 ;
马金海 ;
张玉玲 .
经济地理, 2012, 32 (08) :155-159
[10]   国内外生态效率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述评 [J].
尹科 ;
王如松 ;
周传斌 ;
梁菁 .
生态学报, 2012, 32 (11) :3595-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