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1783份血培养致病菌的分离及其阳性结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7
作者:
曹锡标
机构:
[1] 潮州市中心医院广东
来源:
关键词:
血液;
培养基;
血传病原体;
败血病;
回顾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摘要:
目的 分析 1998~ 2 0 0 3年间从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并对其引起败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无菌抽取临床疑似败血症的病人血液 5~ 10ml ,注入法国生物 -梅里埃的液固双相培养瓶中 ,对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常规细菌鉴定 ,其药敏试验采用K -B法。收集阳性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中从 1783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 191株 ,阳性检出率为 10 7%。其中革兰阳性菌占 5 1 3 % ( 98/ 191) ,主要分离自新生儿败血症标本 ;革兰阴性菌占 45 5 % ( 87/ 191) ,主要分离自原发病或伴随疾病标本 ;真菌占 3 2 % ( 6/191) ,主要分离自静脉插管和ICU标本。结论 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危险因素与免疫功能不全、介入性治疗、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有关。致病菌引起的败血症死亡率高。为降低病死率 ,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血培养的检测及导致败血症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8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