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95
作者
吴吉东 [1 ,2 ]
傅宇 [2 ]
张洁 [2 ]
李宁 [2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3]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 死亡人口; 自然灾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9 [气象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气象致灾因子强度、频率以及承灾体暴露性变化,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也使其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和优先重点。气象灾害灾情的趋势分析可以为气象灾害防御、防灾减灾规划和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从气象灾害损失和发生频次两个维度出发,基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两个表征灾害影响的关键指标,以绝对值和相对值统计了近65 a(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的变化特征。近65 a我国气象灾害统计结果显示:1累积死亡人口超过155万人,死亡人口和百万人口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死亡人口由20世纪50到60年代的超过10 000人逐步下降到21世纪以来的年均约1 000人;2直接经济损失累积约12万亿元(2013年价格),直接损失绝对值呈上升趋势,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由20世纪50年代不足1 000亿元上升至21世纪以来的超过3 000亿元,直接损失比率(直接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损失率由20世纪5060年代超过15%下降到21世纪以来的1%左右;3近20 a(1994—2013年)气象灾害灾情分析表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比例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5%和87%,考虑气象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影响,该比例分别增至81%和89%,次生灾害对人口死亡的贡献突增;全球灾害数据库(EM-DAT)的统计表明,洪涝、台风、干旱和降水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且影响呈上升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520 / 153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J].
袁艺 ;
马玉玲 .
灾害学, 2011, 26 (03) :65-68+82
[2]   近20年我国气象灾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J].
陈云峰 ;
高歌 .
气象, 2010, 36 (02) :76-80
[3]   自然灾害的影响及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J].
吴吉东 ;
李宁 ;
温玉婷 ;
胡爱军 ;
崔维佳 ;
张鹏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6) :877-885
[4]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发展态势 [J].
秦大河 .
中国应急救援, 2008, (06) :4-6
[5]   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J].
张海东 ;
罗勇 ;
王邦中 ;
董文杰 ;
王志强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2) :85-88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气象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与减灾对策 [J].
王道龙 ;
钟秀丽 ;
李茂松 ;
杨修 .
灾害学, 2006, (01) :18-22
[7]   川西高原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J].
段丽萍 ;
郑万模 ;
李明辉 ;
邓国仕 ;
杨桂花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04) :95-98
[8]   1949~1990年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研究 [J].
王静爱 ;
史培军 ;
王平 ;
朱骊 ;
张惠远 .
自然灾害学报, 1996, (01) :1-7
[9]   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 [J].
何永金 .
福建地质, 1995, (04) :263-271
[10]  
中国自然灾害时空格局[M]. 科学出版社 , 王静爱等,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