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的杂种优势与同工酶

被引:16
作者
张维强
张纯慎
唐秀芝
李兴桥
苏益民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
关键词
杂种优势; 杂交优势; 高粱; 蜀秫; 恢复系; 玉米胚乳; 同工酶; 酶谱; 杂种酶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Schwarcz 在玉米胚乳中发现有酯酶同工酶的“杂种酶带”;chiang Pai 等在栽培稻和野生稻的杂种第一代中,也发现有过氧化物酶的“杂种酶带”;Beckman 在授粉后16天的玉米胚乳中发现有亮氨酰肽酶同工酶的“互补酶带”;Gupta 在水稻胚乳中发现酯酶同工酶与粒重优势有关。李继耕发现玉米胚乳中有与杂种优势有关的四种过氧化物酶酶谱类型。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高梁杂种同工酶酶谱型与产量优势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07 / 5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Biochemical basis of hybrid vigour. The genetics of grain weight of Oryza sativa[J] . V. K. Gupta,S. P. Singh.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7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