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esamum schinzianum Asch、Sesamum radiatum Schum & Thonn)种间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10
作者
张海洋
苗红梅
张体德
魏利斌
李春
王慧丽
段迎辉
琚铭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
关键词
芝麻; 种间杂交; 鉴定; 枯萎病抗性; 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3 [芝麻(脂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探明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分析杂交后代遗传特征。【方法】以26个基因型(Sesamum indicum L.)与刚果野芝麻(Sesamum schinzianum Asch)和野芝1号(Sesamum radiatum Schum&Thonn)野生种为杂交亲本,借助胚培养技术获得种间杂交后代。采用SSR标记和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分析杂交种F1的遗传特性。【结果】通过胚培养技术获得2 430个种间杂交F1株系,对部分材料的检测表明杂种阳性率为95.83%。刚果野芝麻×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34.62%(A)和11.54%(C),野芝1号×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100%(B)和19.23%(D)。F1花粉粒存在部分不育和高度不育两种类型,F1自交结实率分别为2.32—2.57粒/蒴果(S.schinzianum×S.indicum)和0.30—2.45粒/蒴果(S.radiatum×S.indicum)。【结论】S.radiatum与栽培种的杂交亲和率高于S.schinzianum。以野生种为母本与栽培种杂交,杂交种F1在株高、根系结构等性状方面超亲表现明显;株系高抗枯萎病;部分F1株系有低自交结实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965 / 397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芝麻染色体核型及似近系数分析 [J].
张海洋 ;
苗红梅 ;
李春 ;
魏利斌 ;
马琴 .
植物学报, 2012, 47 (06) :602-614
[2]   芝麻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J].
岳文娣 ;
魏利斌 ;
张体德 ;
李春 ;
苗红梅 ;
张海洋 .
作物学报, 2012, 38 (12) :2286-2296
[3]   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J].
刘红艳 ;
赵应忠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09) :156-159
[4]   中国芝麻主要品种遗传多样性特点及遗传基础演变 [J].
孙建 ;
张秀荣 ;
张艳欣 ;
车卓 ;
黄波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10) :3421-3431
[5]   野生芝麻及其抗病耐渍性状利用研究初报 [J].
张海洋 ;
卫双玲 ;
郑永战 ;
张体德 ;
卫文星 .
河南农业科学, 2001, (10) :15-16
[6]   芝麻雄性核不育两系制种效果的研究 [J].
王文泉,郑永战,柳家荣,屠礼传,梁秀银 .
中国油料, 1995, (01) :12-15
[7]   芝麻远缘杂种胚胎的营救和植株再生 [J].
瞿桢,吴新镛,夏伏建 .
中国油料, 1994, (01) :33-35
[8]   芝麻野生种与栽培种的交配能力 [J].
石淑稳 .
中国油料, 1993, (02) :20-23
[9]  
一种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致病力的鉴定方法[P]. 苗红梅;仇存璞;魏利斌;杜华;张海洋.中国专利:CN102487630A,2012-06-13
[10]  
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Sesame Accessions Grown Under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stablishment of a Core Collection[J] . Yol,Engin,Uzun,Bülent. EN . 20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