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

被引:230
作者
李锦轶 [1 ]
王克卓 [2 ]
李亚萍 [1 ]
孙桂华 [1 ]
褚春华 [2 ]
李丽群 [2 ]
朱志新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新疆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天山山脉; 地貌特征; 地壳构造分区; 地质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向延伸,由中亚诸国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山系与其间的大型盆地,中国境内北西、北东走向的山系与其间长轴近东西走向的盆地和蒙古西南部的低山戈壁等组成,东西延长近4000km,南北宽逾150km。天山山脉与两侧的盆地多以逆冲断层为界,盆地的基底下插于天山山脉之下。天山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主要由前震旦纪古陆碎块、古生代陆缘岩系和洋岩石圈残片等组成。从构造方面看,该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可以划分为15个单元。大致以东经90°线为界,以西地区南侧的南天山碰撞带为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北侧的古陆碎块和其间的碰撞带呈北西走向斜列展布,构成巨型帚状构造;以东地区为相间排列的近东西走向的古活动陆缘或岛弧及其间的碰撞带。天山山脉形成于古生代晚期古洋盆关闭以后,现今山脉的地貌特征则是新生代晚期地壳变动的产物。天山山脉形成以后的地质演化可以划分为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同碰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阶段、二叠纪早—中期幔源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和二叠纪晚期以来的陆内演化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895 / 90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96 条
[1]   再论东天山白山铼钼矿区成岩成矿时代 [J].
李华芹 ;
陈富文 ;
李锦轶 ;
屈文俊 ;
王登红 ;
吴华 ;
邓刚 ;
梅玉萍 .
地质通报, 2006, (08) :916-922
[2]   哈尔里克山早古生代岩浆弧的初步确定——来自塔水河一带花岗质岩体锆石SHRIMP U-Pb测年的证据 [J].
曹福根 ;
涂其军 ;
张晓梅 ;
任燕 ;
李嵩龄 ;
董富荣 .
地质通报, 2006, (08) :923-927
[3]   哈尔里克山口门子地区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J].
郭华春 ;
钟莉 ;
李丽群 .
地质通报, 2006, (08) :928-931
[4]   吐哈盆地南缘克孜尔塔格复式岩体中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岩体侵位时代讨论 [J].
李少贞 ;
任燕 ;
冯新昌 ;
李嵩龄 .
地质通报, 2006, (08) :937-940
[5]   东天山小盐池北二长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 [J].
王德贵 ;
张晓梅 ;
伏红霞 .
地质通报, 2006, (08) :966-968
[6]   依连哈比尔尕山石炭纪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J].
朱志新 ;
王克卓 ;
徐达 ;
苏延龙 ;
吴玉门 .
地质通报, 2006, (08) :986-991
[7]   吐哈盆地南缘彩霞山东石英闪长岩岩株锆石SHRIMP U-Pb测年 [J].
任燕 ;
郭宏 ;
涂其军 ;
冯新昌 ;
李少贞 ;
李嵩龄 .
地质通报, 2006, (08) :941-944
[8]   东天山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南侧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J].
孙桂华 ;
李锦轶 ;
王德贵 ;
高立明 ;
宋安江 .
地质通报, 2006, (08) :945-952
[9]   吐哈盆地东缘泥盆纪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J].
李亚萍 ;
孙桂华 ;
李锦轶 ;
王彦斌 ;
徐新 ;
何国琦 ;
贾金典 .
地质通报, 2006, (08) :932-936
[10]   东天山大盐池东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 [J].
王德贵 ;
李丽群 ;
李刚 .
地质通报, 2006, (08) :96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