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例

被引:45
作者
刘娟
钱逍
机构
[1] 徐州工程学院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高校; 保护; 传承;
D O I
10.16095/j.cnki.cn32-1833/c.2012.04.011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王文章; 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