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影响因子识别

被引:13
作者
苏鹏程 [1 ,2 ]
倪长健 [3 ]
孔纪名 [1 ,2 ]
汪阳春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泥石流; 投影寻踪聚类; 危险度; 贡献率; 关键因子;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9.01.001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环境保护和减灾的重要内容。针对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多因素影响问题,通过全面收集有代表性的泥石流样本资料,应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了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依据样本自身的数据特性寻求最优的投影方向,并通过投影方向计算反映评价样本综合特征信息的投影特征指标。该模型不但可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避免权重人为的任意性,还能在区域泥石流不同危险度级别划分的基础上,以平均贡献率的大小揭示不同影响因子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可清楚地筛选出其中的关键影响因子。此研究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对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影响因子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用投影寻踪技术评价环境质量 [J].
庄世坚 .
环境保护, 2000, (02) :25-26
[2]  
Fell R.Landslide risk assessment and acceptable risk.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 1994
[3]  
Glade,T.Linking debris-flow hazard assessments with geomorphology. Geomorphology . 2005
[4]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及其应用 [J].
王顺久 ;
张欣莉 ;
丁晶 ;
侯玉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2, (06) :53-55+61
[5]   投影寻踪分类模型评定相似流域 [J].
张欣莉 ;
丁晶 ;
王顺久 .
水科学进展, 2001, (03) :356-360
[6]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 [J].
钟敦伦,谢洪,韦方强 .
山地研究, 1994, (02) :65-70
[7]   基于遥感图像的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评价 [J].
刘家宏 ;
王光谦 .
地理科学, 2003, (04) :454-459
[8]  
Fannin R J and Rollerson T P.Debris flows: so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ur.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 1993
[9]   泥石流危险区划的探讨 [J].
刘希林 .
灾害学, 1989, (04) :3-9+20
[10]   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在土壤质量变化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赵小勇 ;
付强 ;
邢贞相 .
土壤学报, 2007, (01) :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