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山地主要人工林种群根系生物量与生产力

被引:39
作者
刘兴良 [1 ]
马钦彦 [1 ]
杨冬生 [2 ]
史作民 [3 ]
宿以明 [4 ]
周世强 [5 ]
刘世荣 [3 ]
杨玉坡 [4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四川省林业厅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4]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5] 中国大熊猫保护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川西云杉; 四川红杉; 峨眉冷杉; 日本落叶松; 生物量密度; 净生产量; 生产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5 [森林生态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标准地法,对四川西部山地主要人工林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用D2H估测单株林木根系生物量的适合模型均以幂函数模型为最佳,所筛选统计模型的相关系数较高,在0.94~0.99之间;(2)根系总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日本落叶松>峨眉冷杉>四川红杉>川西云杉,分别为37.832、24.907、18.320thm2和15.982thm2,各级根的生物量占总根量的比例各不相同;(3)根系生物量集中在分布土层0.00~40.00cm,川西云杉占97.88%,四川红杉占96.78%,峨眉冷杉占95.65%,日本落叶松占99.72%;尤其在0.00~20.00cm土层分布的根最多,分别占77.13%,77.13%,65.02%和80.66%;在0.00~20.00cm,20.00~40.00cm和40.00~60.00cm的各层根系生物量分配比例,川西云杉为34∶12∶1,四川红杉为24∶6∶1,峨眉冷杉为15∶7∶1,日本落叶松为63∶14∶1;(4)川西云杉、四川红杉、峨眉冷杉和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种群根系的生物量密度分别为10.782t(hm2·m),8.230t(hm2·m),14.546t(hm2·m)和13.211t(hm2·m);(5)川西云杉、四川红杉、峨眉冷杉和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种群根系生产力分别为0.57、0.83、0.71t(hm2·a)和1.64t(hm2·a)。
引用
收藏
页码:542 / 55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C、N贮量
    黄宇
    冯宗炜
    汪思龙
    冯兆忠
    张红星
    徐永荣
    [J]. 生态学报, 2005, (12) : 3146 - 3154
  • [2] 川西高山林区人工林生态学的研究——人工林分区与分类
    刘兴良
    宿以明
    刘世荣
    杨玉坡
    鄢武先
    马钦彦
    [J]. 四川林业科技, 2004, (01) : 1 - 9
  • [3] 四川西部川西云杉人工林非同化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与分布
    刘兴良
    宿以明
    刘世荣
    马钦彦
    [J]. 生态学报, 2003, (12) : 2573 - 2578
  • [4] 沙棘-杨树混交林生物量、林地土壤特性及其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崔浪军
    梁宗锁
    韩蕊莲
    杨建伟
    [J]. 林业科学, 2003, (06) : 1 - 7
  • [5] 川西高山林区人工林生态学研究——种群结构
    刘兴良
    汪明
    宿以明
    何飞
    马钦彦
    梁罕超
    杨玉坡
    鄢武先
    [J]. 四川林业科技, 2003, (03) : 1 - 9
  • [6]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根系分布特征及生物量研究
    李红丽
    董智
    王林和
    郝云龙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04) : 99 - 105
  • [7] 沙地杨树刺槐混交林细根动态
    翟明普
    蒋三乃
    贾黎明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Z1) : 39 - 44
  • [8]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能量动态变化
    杨玉盛
    陈光水
    林瑞余
    谢锦升
    陈银秀
    不详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2, (01) : 31 - 34
  • [9] 森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
    张小全
    吴可红
    [J]. 林业科学, 2001, (03) : 126 - 138
  • [10] 人工混交林中杉木、桤木和刺楸细根养分迁移的初步研究
    廖利平
    高洪
    于小军
    韩士杰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2) : 161 -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