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20~24日梅雨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分析

被引:56
作者
孙建华
张小玲
齐琳琳
张高英
赵思雄
陶诗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GPS; 风廓线; 中尺度辐合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2 [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973”中国暴雨试验获得的加密观测资料 ,首先对 2 0 0 2年 6月 2 0~ 2 4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进行了分析 ,有 7个尺度较大的α中尺度对流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造成了大范围的强降雨。然后针对安徽南部发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MCS生成于切变线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中 ,其源地是大别山区和大别山与九华山之间的长江河谷地带 ;低层西南风的水汽输送是安徽南部对流不稳定和对流有效位能积聚的主要原因 ;在降雨发生前整层可降水量有明显增加 ,开始降雨后则逐渐减小。雷达探测的回波显示α中尺度对流系统中有 β和γ中尺度系统的活动 ,β和γ中尺度系统与整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方向不一致 ;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带状回波有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配合 ,对流带随地面的中尺度辐合线移动 ,对流带中的对流单体沿辐合带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423 / 43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1998年7月20~21日武汉地区梅雨锋上突发性中-β系统的发生发展分析 [J].
张小玲 ;
陶诗言 ;
张庆云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4) :385-397
[2]   1998年“二度梅”期间突发强暴雨系统的中尺度分析 [J].
贝耐芳 ;
赵思雄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2, (04) :526-540
[3]   1998年7月22日长江中游中β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J].
徐亚梅 ;
高 坤 .
气象学报, 2002, (01) :85-95
[4]   “987”突发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结构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J].
程麟生 ;
冯伍虎 .
大气科学, 2001, (04) :465-478
[5]   中国及其邻近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普查和时空分布特征 [J].
马禹 ;
王旭 ;
陶祖钰 .
自然科学进展, 1997, (06) :63-68
[6]   中尺度对流系统红外云图云顶黑体温度的分析 [J].
石定朴,朱文琴,王洪庆,陶祖钰,顾雷 .
气象学报, 1996, (05) :600-611
[7]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M]. -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