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包气带变化对入渗的影响

被引:50
作者
张光辉
费宇红
申建梅
杨丽芝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包气带增厚; 潜水蒸发极限深度; 入渗速率; 水势; 入渗补给地下水;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07.05.016
中图分类号
P641.2 [地下水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降水量的入渗过程中岩土含水率和水势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入渗水流在包气带内下渗过程的岩土吸水、过水(即水分通量不变、且不等于零)和脱水的不同阶段,当岩土水势的梯度分别大于、等于和小于1cmH2O/cm(厘米水柱/厘米)时,岩土含水率分别表现为增加、稳定和减少。对包气带不同埋深的岩土含水率和水势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随着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包气带增厚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方式都发生改变。当包气带厚度小于潜水蒸发极限深度时,包气带的增厚使得岩土水分亏缺累积量增大,导致入渗速率和地下水获取的总入渗补给量减小;当包气带厚度大于潜水蒸发极限深度时,随着包气带厚度增大,入渗速率趋于稳定,无限时间内地下水获取的总入渗补给量不因包气带增厚而变化,但是有限时间内地下水获取的入渗补给量趋小。这是因为入渗途径的延长导致入渗所需时间增加,以至在有限时间内包气带内过剩的入渗水分尚未充分排出补给地下水。
引用
收藏
页码:611 / 6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空间变异性研究及模拟
    史良胜
    蔡树英
    杨金忠
    [J]. 水利学报, 2007, (01) : 79 - 85
  • [2] 影响降水补给地下水资源的因素分析
    魏日华
    孙桂喜
    [J]. 吉林水利, 2006, (S1) : 14 - 15
  • [3]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空间变异性分析[J]. 史良胜,蔡树英,杨金忠.水资源研究. 2006(03)
  • [4]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空间变异性分析[J]. 史良胜,蔡树英,杨金忠.水资源研究. 2006 (03)
  • [5] 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周青云
    孙西欢
    康绍忠
    [J]. 水利学报, 2006, (03) : 342 - 347+353
  • [6]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分析研究
    卢选伟
    [J]. 地下水, 2006, (01) : 33 - 35
  • [7] 华北大平原地下水的历史和现状
    张宗祜
    [J]. 自然杂志, 2005, (06) : 311 - 315
  • [8] 土壤空气压力影响下的非饱和入渗格林-安姆特模型
    李援农
    费良军
    [J]. 水利学报, 2005, (06) : 733 - 736
  • [9] 土壤水力性质参数估计的响应界面和敏感度分析
    张俊
    徐绍辉
    刘建立
    张佳宝
    [J]. 水利学报, 2005, (04) : 445 - 451
  • [10] 太行山前平原非河道条件下地下调蓄功能实验研究——以滹沱河冲洪积平原为例
    张光辉
    费宇红
    邢开
    刘克岩
    王金哲
    申建梅
    聂振龙
    [J]. 水文, 2004, (02) : 15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