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疏浚倾废物重金属溶出研究——Ⅰ.厦门筼筜港污染疏浚物的溶出试验

被引:5
作者
廖文卓
陈松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Cd; Cu; 海水; 疏浚物; 溶出试验; 动力学模式; 有机质; 溶出; 重金属; 重有色金属; 港湾; 废物; 厦门; 福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随着港湾开发、航道疏浚、疏浚物的倾倒量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1979年世界疏浚物挖掘总量达6×10~8t,占全球倾废总量的大部分.因此疏浚物的倾废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环境问题,海上倾废目前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倾弃方式.由于工业、城市排污的影响,港湾航道疏浚物往往不同程度地被毒物沾污,大量疏浚物排入海洋之后,所含毒物的行为和环境影响必须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预测,以便防止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因此疏浚物中有毒物质在海水中的溶出过程研究正在引起普遍重视.70年代以来,Kudo、James。Reece、Delaune及李锦霞等都在针对特定河流港湾的环境问题陆续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国这方面工作正处在初步的探索性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510 / 5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离子交换吸附平衡及其动力学兼论海水提铀机理 [J].
艾宏韬 ;
陈松 ;
陶祖贻 ;
林子煌 .
物理化学学报, 1989, (01) :83-88
[2]   东山湾表层沉积物Cd,Pb,Cu含量的分布 [J].
廖文卓 ;
庄国顺 ;
陈松 ;
不详 .
台湾海峡 , 1987, (01) :20-26
[3]   海洋沉积物间隙水中Cd、Pb、Cu的差示脉冲溶出测定 [J].
文卓 ;
庄国顺 ;
陈松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6, (05) :649-652
[4]   重金属从港湾沉积物释放到海水中的实验室研究 [J].
李锦霞 ;
K.W.约翰逊 ;
黄志成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6, (03) :314-318
[5]   长江口腐殖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J].
廖文卓 ;
陈松 ;
潘皆再 ;
庄国顺 .
环境科学, 1986, (02) :31-36
[6]   长江口重金属元素固-液界面的过程——Ⅱ.水合氧化铁对Pb、Cu和Cd吸附的热力学模式 [J].
陈松 ;
廖文卓 ;
艾宏韬 ;
潘皆再 ;
许爱玉 ;
庄国顺 ;
许建中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3) :324-333
[7]   长江口重金属元素的固液界面过程——Ⅰ.沉积相中Pb、Cu和Cd的行为和沉积机理 [J].
陈松 ;
廖文卓 ;
潘皆再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2) :180-185
[8]   九龙江口厦门港沉积物中镉、铜、铅的分布和行为 [J].
廖文卓 ;
潘皆再 ;
陈松 .
台湾海峡, 1983, (02) :47-53
[9]   沉积物中Cd、Pb、Cu的差示脉冲溶出测定 [J].
潘皆再 ;
廖文卓 ;
陈松 .
海洋通报, 1982, (05)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