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的影响——以江西省潋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13
作者
梁音
田刚
潘贤章
史德明
杨轩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侵蚀宏观监测; 目视解译法; 模型法; 潋水河流域;
D O I
10.16843/j.sswc.2008.03.004
中图分类号
S157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土壤侵蚀监测的尺度大小问题,认为在南方红壤区,区域尺度面积范围在500 km2以上较为合理,属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范畴。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RUSLE模型法和流域卡口站观测法3种方法应用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中尺度流域内,进行土壤侵蚀监测及对比。结果表明: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监测的2000年土壤侵蚀量最大,约是流域卡口站观测结果的6.2倍,约是模型法监测结果的1.9倍,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卡口站观测法只观测了悬移质输沙量,推移质输沙量无法观测。此外,利用模型法,不同比例尺DEM对监测结果影响很大,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微度级别上。在分析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差异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