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日常体系理念的农家乐旅游空间功能结构提升研究——以蓝田县为例

被引:30
作者
刘晓霞 [1 ]
王兴中 [1 ]
翟洲燕 [1 ]
常芳 [2 ]
机构
[1]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2]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市日常体系; 旅游空间结构; 农家乐旅游;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1.05.021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随着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的增长,具有独特空间结构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文章从城市日常体系原理出发,提出城乡结合部"城市—乡村旅游空间"的建构成为乡村旅游结构的核心。在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空间布局规律的基础上,以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农家乐旅游为对象,提出了基于"城市日常体系"理念的农家乐旅游空间功能结构及相应的六种农家乐旅游业态模式,并将其应用于蓝田县农家乐旅游提升发展的具体规划中,为我国城市郊区农家乐旅游规划及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J].
李加林 ;
童亿勤 ;
时媛媛 ;
李菁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 22 (01) :91-95
[2]   外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 [J].
张环宙 ;
许欣 ;
周永广 .
人文地理, 2007, (04) :82-85
[4]   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比较 [J].
吕军 ;
张立明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 (02) :67-69
[5]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 [J].
邹统钎 .
旅游学刊, 2005, (03) :63-68
[6]   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 [J].
吴必虎 ;
黄琢玮 ;
马小萌 .
地理科学, 2004, (06) :757-763
[7]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J].
何景明 .
旅游学刊, 2003, (01) :76-80
[8]   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 [J].
王云才 .
旅游学刊, 2002, (04) :45-50
[9]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J].
吴必虎 .
地理科学, 2001, (04) :354-359
[10]  
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温芳.南京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