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70
作者
郭路芬
彭亚光
李庆祥
贺建华
赵冬
洪昭光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抢救中心
[2]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
[3]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死亡原因; 心室颤动; 猝死,心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5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分布及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的死亡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急诊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AMI 患者580例,其中男性428例,女性152例,平均年龄(60.7±12.9)岁。将记录的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院前延误时间(PDT)。根据 PDT 不同分为7个时间段:即1~30 min,31~60 min,61~120 min,121~240 min,241~360 min,361~720 min,>720 min。统计PDT 分布,计算各时间段心室颤动(室颤)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病死率,并对不同时间段死亡原因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80例 AMI 患者 PDT 中位数时间为130 min。接受溶栓治疗122例(21.0%),急诊 PCI 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266例(45.9%),其他药物对症治疗192例(33.1%);比较三组 PDT,溶栓组[(104.5±2.3)min]和PCI/CABG组[(119.1±2.3)min]均低于其他药物治疗组[(290.9±3.4)min,P<0.05]。发生室颤46例(7.9%),其中 PDT≤30 min 24.4%(11/45),31~60 min 7.7%(8/104),61~120 min 10.3%(14/136),121~240 min 6.6%(8/121),241~360 min 1.9%(1/54),361~720 min 3.3%(2/61),>720 min 3.4%(2/59);复苏成功率71.7%(33/46),总病死率5.3%。年龄(OR=1.047,P=0.004)、糖尿病(OR=2.159,P=0.02)和 PDT(OR=2.159,JP=0.02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缩短 PDT,及早进入治疗程序,挽救濒死心肌,对预防室颤、猝死发生,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相关因素分析 [J].
徐万群 ;
马先福 ;
戴莉玲 .
齐鲁医学杂志, 2003, (03) :285-286+288
[2]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J].
高润霖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12) :9-24
[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血管再通早晚与梗死面积的关系 [J].
崔亮 ;
顼志敏 ;
徐琳 ;
王铁 ;
胡大一 ;
不详 .
急诊医学 , 1997, (06) :334-335
[4]  
实用内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陈灏珠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