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南京大学案例调查研究

被引:49
作者
孙志凤 [1 ]
张红霞 [1 ]
郑昱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2] 南京大学教务处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新生研讨课; 适应性转换; 学术性转换;
D O I
10.14138/j.1001-4519.2010.06.016
中图分类号
G642.4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新生研讨课成为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亮点。本研究以南京大学2009-2010学年新生研讨课建设项目为对象,以准实验设计的方式对上课的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新生研讨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新生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同伴交往方面,但在学习方法、学科认知、自我认同方面进步较小。新生研究讨课同时减缓了新生入学后因为适应压力而导致的自我效能感下降,缩短了其适应的过程。鉴于研究型大学新生起点高,本研究建议,今后的新生研讨课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学术性转换的指导,并通过对其他年级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新生研讨课的效果得到保持和延续。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 [J].
张红霞 .
中国大学教学, 2009, (11) :93-96
[2]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J].
杨艳玲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2) :21-23
[3]   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 [J].
刘俊霞 ;
张文雪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06) :146-148
[4]   《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 [J].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
方晓义 ;
沃建中 ;
蔺秀云 .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 (02) :95-101
[5]   “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 [J].
马启民 .
比较教育研究, 2003, (0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