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旧文新解二则

被引:6
作者
罗志田
机构
[1] 北京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今古之别; 心通意会(empathy); 文献解读; 史学方法; 古籍校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07 [研究、考订、评论];
学科分类号
060202 ;
摘要
对古籍或历史文献中那些今人看来毫无意义甚至可笑、不近情理的部分 ,是不予理会甚或拒斥 ,还是选取文献最使人难以索解的一面进行考索 ,可以得到相当不同的结果 ,后者可能开启一个相异的意义体系。对往昔之人及其表述 ,既应明确其是与我们不同的“他人” ,又要尊重其特有的思想、风俗等习惯 ,通过论世以知人的方式了解往昔。故解释古书最好“不改原有之字 ,仍用习见之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立足于中国传统的跨世纪开放型新史学 [J].
罗志田 .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2) :68-80
[2]  
论语译注.[M].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98,
[3]  
万国公报文选.[M].李天纲编校;.三联书店.1998,
[4]  
胡适论学近著.[M].胡适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5]  
蒙文通学记.[M].蒙默编;.三联书店.1993,
[6]  
杜亚泉文选.[M].杜亚泉著;田建业等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  
历史的观念.[M].[英]R·G·柯林武德 著;何兆武;张文杰 译;边金魁;刘福堂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  
鲁迅全集.[M].鲁迅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M].[德]马克思 著.人民出版社.1962,
[10]  
元白诗笺证稿.[M].陈寅恪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