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研究综述

被引:152
作者
李明诚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综述; 动力; 相态; 流体动力梯度; 油气聚集; 油气藏保存条件; 理论; 应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石油与天然气都是流体矿产,在岩石中的运移主要是一种地球物理作用。油气运移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动力学和运动学机制,也就是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数量。初次运移的动力主要是异常高压,二次运移的动力主要是浮力和流体势差。石油运移的相态主要是油相,天然气可以是水溶相、油溶相、气相和扩散相。石油以油相运移、天然气以气相运移最为有效,无需相态转变就能直接成藏。初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是微裂隙。并不是所有可渗透岩石都是二次运移通道,有效运移通道和主流向是二次运移的特征。断层在活动时具通道性,活动期后的封闭与成岩作用有关,长期活动的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油气运移动力的积蓄与释放和通道的开启与封闭交替出现,决定了排烃和二次运移都是幕式的,从而决定了充注圈闭和成藏的幕式性,这已得到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的证实。油气幕式运移与地流体的幕式流动都与地壳的幕式构造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油气运移是发生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事件,因此其研究方法应当是动态分析和综合研究。目前油气运移研究仍存在很多理论和方法上的问题,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总结各类盆地的运聚规律、提高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室模拟的水平,是今后油气运移研究的当务之急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109 +109-1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克拉玛依乌尔禾沥青脉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
    张景廉
    张宁
    朱炳泉
    涂湘林
    刘菊英
    刘颖
    施泽恩
    张平中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4) : 325 - 330
  • [2] 油气成藏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
    李明诚
    李伟
    蔡峰
    孙大明
    [J]. 石油学报, 1997, (02) : 44 - 51
  • [3] Pb、Sr、Nd同位素体系在石油定年与成因示踪研究中的应用
    涂湘林
    朱炳泉
    张景廉
    刘颖
    刘菊英
    施泽恩
    [J]. 地球化学, 1997, (02) : 62 - 72
  • [4] 地壳中的热流体活动与油气运移
    李明诚
    [J]. 地学前缘, 1995, (04) : 155 - 162
  • [5] 油气聚集量模拟的研究
    李明诚,李伟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6) : 36 - 39+101
  • [6] 油气运移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李明诚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2) : 1 - 6+119
  • [7] 石油和天然气运移、聚集的特征
    李明诚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4, (01) : 120 - 124
  • [8]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油气的生成
    黄第藩
    王捷
    范成龙
    尚慧云
    程克明
    [J]. 石油学报, 1980, (01) : 31 - 42
  • [9] 含油气系统[M]. 石油工业出版社[美]L.B.马贡(L.B.Magoon), 1998
  • [10] 油气勘探与油藏地球化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林壬子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