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岭北坡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32
作者
张文广 [1 ]
唐中海 [1 ]
齐敦武 [1 ]
胡远满 [2 ]
胡锦矗 [1 ]
机构
[1]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大熊猫; 生境破碎化; 景观连接度; 大相岭山系;
D O I
10.16829/j.slxb.2007.02.008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5年3-1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相岭北坡大熊猫栖息地进行了调查,通过利用样方法发现的大熊猫痕迹频次对栖息地的适宜性进行景观连接度(适宜性)赋值,对大相岭北坡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区面积约为2266.79km2,其中竹林分布面积约为842.3km2。仅有约56.8km2占6.8%的竹林面积是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地区,次适宜地区面积为96.3km2,约占11.4%,较差适宜地区面积为177.4km2,约占21.1%,3个等级加到一起共为330.5km2,占竹林面积的39.3%,主要分布在2200-2800m的平缓山坡,有60%以上为不适宜地区。人为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主要是不仅减少了大熊猫的生境面积,也降低了大熊猫亚种群之间的景观连接度,对大熊猫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产生阻碍。作者通过实际调查提出了管理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生境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 [J].
徐卫华 ;
欧阳志云 ;
蒋泽银 ;
郑华 ;
刘建国 .
生物多样性, 2006, (03) :223-231
[2]   秦岭中段南坡景观格局与大熊猫栖息地的关系 [J].
张爽 ;
刘雪华 ;
靳强 ;
李纪宏 ;
金学林 ;
魏辅文 .
生态学报, 2004, (09) :1950-1957
[3]   长白山森林景观边界动态变化研究 [J].
常禹 ;
布仁仓 ;
胡远满 ;
徐崇刚 ;
王庆礼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1) :15-20
[4]   生境破碎化对动物种群存活的影响 [J].
武正军 ;
李义明 .
生态学报, 2003, (11) :2424-2435
[5]   从种群生存力分析看大相岭大熊猫未来 [J].
张泽钧 ;
胡锦矗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41-144
[6]   唐家河大熊猫种群生存力分析 [J].
张泽钧 ;
胡锦矗 ;
吴华 ;
侯万儒 .
生态学报, 2002, (07) :990-998
[7]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 [J].
欧阳志云 ;
刘建国 ;
肖寒 ;
谭迎春 ;
张和民 .
生态学报, 2001, (11) :1869-1874
[8]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破碎化研究 [J].
陈利顶 ;
刘雪华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9, (03) :3-5
[9]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J].
魏辅文,周昂,胡锦矗,王维,杨光 .
兽类学报, 1996, (04) :2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