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用芦苇恢复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工程化方法
被引:25
作者:
杨海军
张化永
赵亚楠
封福记
于智勇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
来源:
关键词: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恢复;
芦苇;
工程化方法;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5.0239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中小河流的护岸工程只考虑工程的耐久性多采用混凝土护岸 ,忽略了河流的生态功能 ,破坏了河流的各种生态过程 ,导致河流污染严重 ,生态作用越来越小。本研究提出一种用芦苇恢复受损河岸的工程化方法 ,以解决恢复受损河岸时成本高 ,破坏了芦苇原生地的生态环境和芦苇不便于运输的问题。其优点在于 :在保证能够达到防止河岸崩塌及侵蚀的同时 ,在河岸工程设计中纳入生态学原理 ,创造出动植物及微生物能够生存的多孔隙河岸工程生态结构 ;可以减少对芦苇原生地的破坏 ,并且能够快速、大量繁殖芦苇幼苗 ,快速恢复受损河岸的芦苇群落及其生态环境 ;此方法在减少劳力、时间和成本的基础上 ,能够更容易恢复浅水带和河岸缓冲带芦苇群落 ,构建出一个芦苇繁茂的水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16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