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承包到“再集中”——中国北方草原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被引:60
作者
王晓毅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草原; 保护; 再集中; 退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希望通过草场承包的方式避免草原"共有地悲剧"的结果。但是,草原承包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因为承包打破了草原的整体性,破坏了草原牧区的地方规范,加剧了草原利用的冲突。从2000年以后,国家积极地介入草原生态保护中,试图通过补贴和干预牧民的微观生产行为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草原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但是,违规行为普遍存在,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国家干预的失败在于国家决策的简单化和决策过程的再集中。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6+95 +9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内蒙古统计年鉴.[Z].李斌 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   语言混乱与草原“共有地” [J].
朱晓阳 .
西北民族研究, 2007, (01) :33-57+15
[3]   政策下的管理缺失——一个半农半牧区草场管理的案例研究 [J].
王晓毅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6) :19-28
[4]   蒙古高原草原荒漠化的文化学思考 [J].
恩和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5, (03) :136-141
[5]   施惠原则、垒大户与猫鼠共识 [J].
朱晓阳 .
开放时代, 2004, (06) :24-35
[6]  
制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M].盖志毅; 著.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7]  
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M].郑易生;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  
文化的变迁.[M].阿拉腾; 著.民族出版社.2006,
[9]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M].王建革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10]  
锡林郭勒盟志.[M].《锡林郭勒盟志》编纂委员会[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