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斑星鲽仔鱼变态前消化系统发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思锋
张志峰
张全启
王开顺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关键词
圆斑星鲽; 仔鱼;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对初始孵化到孵化后26 d(变态前)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Temminck et Schlegel)仔鱼的消化系统发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研究表明,在水温为12.5~15.5℃时,初始孵化仔鱼消化道细而直,两端封闭,位于卵黄囊背方。随着仔鱼发育,消化道延长,肝胰脏出现。孵化后6 d,仔鱼开口,消化道贯通,开始摄食。孵化后10 d,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小肠、直肠,黏膜上皮褶皱增多。孵化后14 d,卵黄囊消失,仔鱼完全依靠外源性营养。孵化后26 d,胃壁较厚处出现胃腺,但不发达,幽门盲囊尚未出现。由结果可见,孵化后6 d仔鱼开口,可开始投喂轮虫;孵化后26 d,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但由于胃的结构和功能尚不完善,此阶段还应以活体饵料为主,一方面可逐渐加大轮虫的投喂量,另一方面可适当投喂较大的卤虫无节幼体等。本研究旨为圆斑星鲽人工育苗中饵料种类及投喂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1-7]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鲇仔、稚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研究 [J].
蒲红宇 ;
翟宝香 ;
刘焕亮 .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01) :1-8
[2]   圆斑星鲽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 [J].
郑惠东 .
福建水产, 2003, (03) :15-17
[3]   斜带石斑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J].
吴金英 ;
林浩然 .
水产学报, 2003, (01) :7-12
[4]   短盖巨脂鲤消化系统胚后发育学的研究 [J].
郭恩棉 ;
王鑫 ;
周培勇 ;
张筱兰 ;
姚善成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2, (03) :161-167
[5]   新品种推荐──星鲽的养殖 [J].
于大国 .
中国水产, 2001, (10) :60-62
[6]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消化道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 [J].
刘云 ;
姜国良 ;
郑家声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548-554
[7]   黑鲷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研究 [J].
马爱军 ;
马英杰 ;
姚善诚 .
海洋与湖沼, 2000, (03) :281-287
[8]   白鲫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J].
翟宝香 ;
张秀梅 ;
张靖 .
中国水产科学, 1997, (03) :24-30
[9]   真鲷消化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 [J].
喻子牛 ;
孔晓瑜 ;
孙世春 .
水产学报, 1997, (02) :113-119
[10]  
Morphogenese de l’appareil digestif et de la vessie gazeuse du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L. Cousin,J.C.B.,Baudin-Laurencin,F. Aquaculture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