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环境中污染带长度计算与应用问题的讨论

被引:2
作者
苏莹莹
李然
林芝
机构
[1]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污染带; 边壁反射; 水环境;
D O I
10.14034/j.cnki.schj.2006.04.022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对污染带长度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污染带长度的计算中,必须考虑边壁反射作用,而一般情况下,考虑2次边壁反射的计算结果即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本文通过对污染带长度应用问题的讨论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研究污染带长度,还需要对污染区域内污染物的实际浓度给予关注,两者结合,才能对污染范围和程度有更准确和全面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3+108 +1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汇编[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2005
[2]   连续点源河流污染带几何特征参数研究 [J].
薛红琴 ;
刘晓东 .
水资源保护, 2005, (05) :23-26
[3]   扩散源污染的定义及其研究意义 [J].
李定强 .
生态环境, 2004, (04) :689-690
[4]   关于污染带与排污量计算的进一步探讨 [J].
陈祖君 ;
王惠民 .
水资源保护, 1999, (02) :32-34+45
[5]   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监测 [J].
杨昌述 .
四川环境, 1998, (01) :54-56+61
[6]  
环境流体力学导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余常昭编著, 1992
[7]  
环境水力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赵文谦,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