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增株是促进紧凑型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被引:7
作者
李芳贤
高谷
不详
机构
[1] 不详
[2] 山东省潍坊市农科院
[3] 不详
关键词
紧凑型玉米,种植密度,土壤肥力,产量;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1998.03.016
中图分类号
S513.04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紧凑型玉米的生育特点和1990~1997年的小区试验与高产实践,阐明了合理增株玉米高产的理论依据。即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若种植中早熟品种,如掖单4、掖单12和掖单20等玉米,每公顷比大田常规栽培密度应增加15000~22500株,每公顷以75000~82500株为宜;高肥力基础的地块,每公顷可增加22500~30000株,每公顷以82500~90000株为好。若种植晚熟品种,如掖单6、掖单11和掖单13等玉米,中等肥力基础的,每公顷应增加12000~15000株,每公顷以60000~67500株为佳;土壤肥力高,且肥水充足的地块,每公顷可增加15000~22500株,每公顷以67500~75000株较适宜。试验证明,一般比沈单7、鲁玉6和丹玉13等平展型玉米增产1525%~2274%。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水稻高产栽培密度研究 [J].
金学泳,蔡承一,金官植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7, (03) :9-11
[2]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王鹏文,戴俊英,赵桂坤,刘鹏飞 .
玉米科学, 1996, (04) :43-46
[3]   合玉15号产量构成因素及最佳栽培密度的研究 [J].
张洪全 ;
连成才 ;
王诚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2, (05) :20-22
[4]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J].
吴光成 ;
罗淑平 .
陕西农业科学, 1991, (01) :25-26
[5]  
中国玉米栽培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主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