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分区:理论基础及其与环境功能分区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黄宝荣 [1 ]
张慧智 [2 ]
李颖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室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环境管理分区; 理论基础; 环境功能分区; 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区环境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进行环境管理分区,根据各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制订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政策,将有效促进我国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新区域主义、区域管治和适应性管理为环境管理分区提供了理论支撑,区域管治、跨行政区环境合作以及环境管理政策的适应性都对环境管理分区提出了要求。环境管理分区与环境功能分区间存在紧密地联系,主要表现在环境管理分区能够促进环境功能分区政策的有效落实与不同环境功能区间的协调管理推动环境功能区管理与当地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并提高环境功能区管理政策的针对性。环境管理分区与环境功能分区间又存在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在分区目标、分区方法和分区结果的空间属性等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5+187 +1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Europe:the need for a pan-European approach. Albert M. Environmental ImpactAssessment Review . 1994
[2]   国外区域管治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胡萍 ;
卢姗 .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4) :27-30
[3]   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管治尺度构建——以南京都市圈建设为例 [J].
罗小龙 ;
沈建法 ;
陈雯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7) :603-608
[4]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 [J].
丁四保 .
地理科学, 2009, 29 (04) :587-592
[5]   竞争型区域管治:机制、特征与模式——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张京祥 ;
李建波 ;
芮富宏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05) :670-674
[6]   西方经济地理学区域研究的新视角——论"新区域主义"的兴起 [J].
苗长虹 ;
樊杰 ;
张文忠 .
经济地理, 2002, (06) :644-650
[7]   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J].
傅伯杰 ;
刘国华 ;
陈利顶 ;
马克明 ;
李俊然 .
生态学报, 2001, (01) :1-6
[8]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Lessons from California’s CALFED Water Program[J] . Giorgos Kallis,Michael Kiparsky,Richard Norgaard. &nbsp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 2009 (6)
[9]  
New regionalism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Lessons from South East Queensland, Australia[J] . Ann Peterson,Clive A. Mcalpine,Doug Ward,Suzanne Rayner. &nbsp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2007 (3)
[10]  
Rescaling regions in the state: The New Regionalism in California[J] . Andrew E.G. Jonas,Stephanie Pincetl. &nbspPolitical Geography . 20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