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肾小球肾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28
作者:
张月娥,方利君,马学玲,郭慕依,杜卫东,翟为溶,吴兆龙,林善锬,顾健人
机构:
[1] 上海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附属儿科医院内科肾病组,附属中山医院内科肾病组,,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92.31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为探讨HBV感染于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50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或/和肾组织免疫组化证实HBAg阳性肾炎患者的肾穿刺组织,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和原位分子杂交观察HBVDNA的存在状态和定位。Southern印迹杂交阳性率为73.9%,其中82%属整合型;原位杂交显示肾小管和肾小球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72%和56.5%。其结果提示肾组织本身感染HBV,因而考虑沉积于肾小球上的HBAg除源于血循环(肝原)外,尚有原位合成的可能;认为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除HBV抗原、抗体在肾小球沉积导致的体液免疫损伤机制外,应考虑因肾组织感染HBV而导致的细胞免疫机制参与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41 / 344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