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处理对大豆幼苗活力及膜系统修复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钟鹏
朱占林
李志刚
张玉玲
机构
[1]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大豆; 聚乙二醇(PEG); 活力指数; 膜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PEG-6000(聚乙二醇)浸润大豆种子(45-15、锦7307),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活力,从而提高幼苗的活力指数,其中以20%PEG(W/W)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在大豆萌发过程中,PEG处理组的相对电导率始终低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初始显著高于对照,之后又迅速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明显低于对照;脯氨酸(Pro)的积累也明显低于对照。表明经适宜浓度PEG处理的种子幼苗活力升高及有利于膜系统的修复。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28+164 +16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豆萌发过程的活性氧代谢 [J].
傅爱根 ;
王爱国 ;
罗广华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7, (04) :32-38
[2]   测定小麦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方法 [J].
张殿忠 ;
汪沛洪 ;
赵会贤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0, (04) :62-65
[3]   燕麦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J].
李柏林 ;
梅慧生 .
植物生理学报, 1989, (01) :6-12
[4]   花生种子劣变过程中一些酶活性的变化 [J].
陈光仪 ;
傅家瑞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7, (02) :164-170
[5]   逆境条件下植物脯氨酸的累积及其可能的意义 [J].
汤章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4, (01)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