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共同体与公民德性养成

被引:6
作者
寇东亮
机构
[1]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共同体; 公民; 德性; 公民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2 [国家道德];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在本原意义上,德性是共同体的内在根据,共同体是德性的存在形式。在思想史上,共同体总是被赋予更多的伦理意义,指称一种美好的道德生活愿景。一般地看,共同体既内在地拥有对公民德性的诉求和期待,又为公民德性的展现提供了意义背景。历史地看,真实共同体的建构和确立,是一个持续的、充满矛盾的社会历史过程。现实地看,生活共同体是公民德性养成和提升的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德性:群族禀赋的精神象征 [J].
萧延中 .
社会科学, 2007, (04) :160-169
[2]  
公共人的衰落.[M].(美) 桑内特 (Sennett;R.)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  
伦理思想的突破.[M].韦政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共同体.[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5]  
道德的市场.[M].(德)米歇尔·鲍曼(MichaelBaurmann)著;肖君;黄承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7]  
社会分工论.[M].(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
[8]  
共同体与社会.[M].(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10]  
列宁选集.[M].(苏)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