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产生菌育种的几个问题

被引:3
作者
李焕娄
王巽一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
关键词
产生菌; 单位产量; 新霉素; 头霉素; 抗菌素; 灭活原生质体融合; 巴龙霉素; 细胞融合技术;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抗生素;
D O I
10.13461/j.cnki.cja.00095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随着微生物遗传与生化研究的迅速发展,工业微生物育种近年来在理论与技术上都有新的进展。但是如何提高效果减少盲目性,仍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对过去工作的成败进行深入剖析,无疑会有益于今后工作的提高。最近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几篇很好的评述,本文仅就几个策略性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同行们讨论。 诱变育种中变株的选择问题 诱变育种方法简便有效,至今仍是工业微生物育种的重要手段。但是,一般都需要对很大数量的菌株进行筛选方能奏效。我们认为这可能与被筛选的群体中真正的突变株的频率很低有关。一般情况下,微生物自发突变的效率为10-7-10-5。经过诱变处理后可能提高5~3个数量级。在此群体中突变细
引用
收藏
页码:248 / 2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新霉素产生菌弗氏链霉菌灭活原生质体的融合 [J].
李焕娄 ;
陈正道 .
抗生素, 1984, (06) :445-449
[2]   地中海诺卡氏菌谷氨酰肼抗性菌株的选育与力复霉素SV产量的提高 [J].
张益棻 ;
金志坤 ;
焦瑞身 .
抗生素, 1984, (05) :36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