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IL-6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9
作者
孔莹 [1 ,2 ]
邹伟 [3 ]
乔胜楠 [1 ]
王珑 [3 ]
迟庆斌 [3 ]
刘鹏 [1 ]
黄亮 [2 ]
郭新年 [1 ]
滕伟 [3 ]
赵佳辉 [1 ]
机构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 不详
关键词
脑出血大鼠模型; “百会透曲鬓”针刺法; IL-6;
D O I
10.19656/j.cnki.1002-2406.2012.02.038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本针刺法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用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脑复康)。分别于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6h,2天,7天三个时间点并完成相应治疗,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然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脑组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IHC)检测脑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针刺治疗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2天及7天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能降低IL-6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造模后2天及7天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显示,针刺组与模型组有差异。结论:"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有利于脑出血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在脑出血急性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通过下调IL-6的蛋白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程度,从而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及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细胞。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针刺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 [J].
匡洪宇 ;
邹伟 ;
于学平 ;
孙晓伟 ;
赵佳辉 ;
滕伟 ;
张国威 ;
郭新年 .
中医药学报, 2010, 38 (05) :76-79
[2]   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J].
邹伟 ;
王汉芳 ;
匡洪宇 ;
闫树新 ;
孙申田 .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8, (05) :302-302
[3]  
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包新民, 1991
[4]   COLLAGENASE-INDUC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 [J].
ROSENBERG, GA ;
MUNBRYCE, S ;
WESLEY, M ;
KORNFELD, M .
STROKE, 1990, 21 (05) :8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