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非法应用的犯罪风险及其治理

被引:17
作者
张旭
阮重骏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非法应用; 犯罪治理; 刑事风险; 治理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30104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非法应用引发的犯罪风险日益严重。人工智能非法应用引发的犯罪风险主要是涉网络犯罪风险。人工智能非法应用与网络犯罪、侵犯个人信息之间相互纠缠,这使得传统犯罪治理模式出现部分失灵的情况。面对这一困境,人工智能时代的犯罪治理模式转型是必由之路。因循犯罪治理精细化理念,当下的犯罪治理模式应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参与转型,从事后回应式打击向犯罪预防预警预测转型,从经验描述向数据分析转型,从以简单评估为依据向以科学评估结果为依据的犯罪治理模式转型。为了应对人工智能非法应用的风险,需要通过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来切断人工智能非法应用的数据支撑,通过明确平台监管责任来控制人工智能非法应用中的工具滥用,通过网络灰黑产业的综合治理来扫除人工智能非法应用的生存土壤,通过推广网络枫桥经验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人工智能非法应用的渠道,通过借力人工智能技术来应对人工智能的非法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个人数据保护的法治难题与治理路径探析 [J].
刘学涛 .
科技与法律, 2019, (02) :19-26+35
[2]   涉人工智能犯罪刑法规制的正当性与适当性 [J].
刘宪权 ;
房慧颖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06) :109-115+191
[3]   互联网+人工智能全新时代的刑事风险与犯罪类型化分析 [J].
高铭暄 ;
王红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 (09) :1-16
[4]   中国犯罪形势分析与预测(2017-2018) [J].
靳高风 ;
朱双洋 ;
林晞楠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4 (02) :29-38
[5]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 [J].
刘宪权 .
法商研究, 2018, 35 (01) :3-11
[6]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7]   犯罪治理精细化:国外经验与理论启示 [J].
单勇 ;
阮丹微 ;
李欣 .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6, (03) :74-79
[8]   犯罪地图的公开 [J].
单勇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 24 (03) :112-124+175
[9]   电子数据的收集、固定和运用的程序规范问题研究 [J].
王敏远 ;
祁建建 .
法律适用, 2014, (03) :27-35
[10]  
社会计算: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 孟小峰,李勇,祝建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