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世界主义——对外关系思想和制度研究之二

被引:28
作者
任晓
机构
[1] 复旦大学
[2] 中国外交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世界主义; 天下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中国对外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作者探讨了经过创造性转化的天下主义即中国的新世界主义可以提供给世界什么样的建设性思想资源问题。中国的世界主义发端于周朝,嬗变发展于自秦汉至明清的漫长历史时期,具有深邃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构成其内核的要素包括对外关系中可无限外推的同心圆、内外同构的名分秩序观、自信而又内省的文化构造,在此构造下,行为主体的身份是可变的,没有绝对的他者,只有相对的"我人",最终天下可以和为一家。这一世界主义,剔除其中上下尊卑的成分,经由转化性的创造,可以成为未来世界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是中华文化可贡献于世界的建设性的思想理念。其中的五个特性尤为重要,即中国的世界主义是包容的,而非排斥的;关系具有可转化性;转化的路径是文化的,而非武力的,依靠的是吸引力和感召力;转变的方式是自愿的,而非强制的;天下可以和为一家,这是中国的世界主义的最终理想。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5+156 +15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论天下思想中的政道与治道 [J].
李明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 (12) :109-125+158
[2]   试论“天下体系”的秩序特征、存亡原理及制度遗产 [J].
冯维江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 (08) :4-29+155
[4]   天下体系的一个简要表述 [J].
赵汀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10) :57-65+5
[5]  
中国人的精神[M]. 译林出版社 , 辜鸿铭, 2012
[6]  
四书章句集注[M]. 中华书局 , (宋) 朱熹, 2010
[7]  
我者与他者[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许倬云, 2010
[8]  
天下与帝国[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江宁康, 2010
[9]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 史华兹 (Schwartz, 2008
[10]  
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高明士,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