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9
作者
黄方能
程遐年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南京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为害损失; 产量构成因素;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0.03.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标准虫态分期连续接虫方法,研究了褐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为害可造成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并皆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分蘖期是穗数减少的敏感生育期;灌浆开始以后为影响千粒重的敏感生育期。褐飞虱为害早期需达到较大的虫口数量才能造成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显著减少。灌浆期水稻只要遭受一定虫晕为害即可引起千粒重显著下降。相同虫量下不同起始受害时间及同生育期稻株不同虫量造成的损失均有显著差异。水稻被害时间越早,受害时间越长、虫量越多,造成的产量损失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从气象因素分析1987年稻飞虱大发生的原因 [J].
赵圣菊 .
植物保护, 1988, (02) :2-5
[2]   褐飞虱危害允许水平及经济阈值的初探 [J].
黄仁星 ;
黄勤清 .
福建农业科技, 1986, (06) :5-6
[3]   褐稻虱为害损失率与防治指标研究初报 [J].
洪银山 ;
魏希保 ;
吴有为 ;
何望海 .
植物保护, 1985, (04) :22-24
[4]   稻飞虱为害损失率测定的研究 [J].
首章北 ;
龚慧青 .
昆虫知识, 1985, (06) :241-246
[5]   褐稻虱的产卵繁殖和允许损失阈限 [J].
丁宗泽 ;
陈茂林 ;
李沛元 .
昆虫学报, 1981, (02) :15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