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源工业化走向内源城市化——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结构

被引:5
作者
张弛 [1 ]
张曙光 [2 ,3 ,4 ]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关键词
外源工业化; 内源城市化; 经济发展模式; 农民; 市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外源工业化就是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的拉动和国外资源的供给而进行的工业化,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国家的工业化都采取了这种方式并取得成功。外源工业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内在的逻辑应该与工业经济活动的特征有关,比如遵循了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内在逻辑。而我国城市化的扭曲则是由于现行的体制安排违背了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即只有人口流动进城,而没有土地和房产等财产的转移。如果说,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外源工业化虽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但不能导致城市化的同步发展,那么,在外源工业化的基础上,依靠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加快内源城市化的进程,就可以减少和消除外源工业化造成的巨大经济风险,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要实现从外源工业化向内源城市化的转变。走内源城市化的道路,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条件,而最缺乏的是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条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三部分农民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国统计年鉴[2010]. 中国统计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