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利益合作网络主体治理效益评价

被引:9
作者
黄德春 [1 ]
宋佳 [1 ,2 ,3 ]
贺正齐 [1 ]
许晶荣 [1 ]
机构
[1] 河海大学商学院
[2] 河海大学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3] 河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合作网络治理; 多元利益相关者; 治理效益;
D O I
10.16407/j.cnki.1000-6052.20190819.010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基于合作网络理论,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研究国际合作组织、政府机构、社会民众和企业四方合作机制,以流域环境治理效益最优为目标,求解四方主体最优资源投入量和最优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四方资源投入量和影响因子对流域环境治理总效益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治理中,各利益主体需要相互协调、积极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保护流域生态文明。环境治理的总效益与四方主体的影响因子有关,其中企业的影响力与效益呈现"倒U型"关系,当企业的影响力超过临界值59%,会导致最优治理总效益下降;四方各主体资源投入量与效益也呈现"倒U型"关系,当资源投入量超过临界值也会导致最优治理总效益下降,表明政府的过多干预、国际机构和社会民众的无效参与都不利于提高环境治理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9+149 +149-15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 [J].
任俊霖 ;
彭梓倩 ;
孙博文 ;
李浩 .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02) :250-260
[2]   澜湄区域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挑战与实施路径 [J].
于宏源 ;
汪万发 .
国际问题研究, 2019, (01) :75-84
[3]   国内外澜沧江—湄公河水管理问题研究综述 [J].
郑晓云 .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8, (02) :77-81+110
[4]   利益博弈下农村环境管理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以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例 [J].
耿宁 ;
陈秋红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1 (03) :69-73
[5]   国际水资源网络治理经验与启示 [J].
操小娟 ;
杨洁 .
环境保护, 2018, 46 (06) :66-72
[6]   澜湄合作机制的现状、功能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扶怡 .
鄱阳湖学刊, 2018, (02) :80-87+126
[7]   跨域水环境污染“协力—网络”治理模型研究——基于太湖治理经验分析 [J].
戴胜利 ;
云泽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S2) (S2) :145-150
[8]   科技园区共生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J].
王进富 ;
聂明月 ;
张耀汀 .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 (13) :130-137
[9]   澜湄合作机制:一个“高阶的”次区域主义 [J].
卢光盛 ;
别梦婕 .
亚太经济, 2017, (02) :43-49
[10]   澜湄合作机制视角下的水资源安全治理 [J].
邢伟 .
东南亚研究, 2016, (06) :72-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