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毒力研究
被引:8
作者:
刘静宇
[1
]
凌莉
[1
]
邓翼惠
[2
]
易敏英
[1
]
胡科锋
[1
]
陈碧玲
[1
]
机构:
[1]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2]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预防保健所
来源: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
实时荧光逆转录PCR;
毒力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D O I:
10.13590/j.cjfh.2013.04.020
中图分类号:
R155.5 [食品卫生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目的建立检测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荧光逆转录PCR方法并研究其毒力基因表达。方法将副溶血性弧菌AS079菌株添加到陈化海水中,4℃冰箱内培养,使其进入VBNC状态,针对其管家基因、鉴定基因和毒力基因分别设计实时荧光逆转录PCR引物,通过不同的PCR反应程序和引物浓度组合试验,摸索最佳反应体系条件,用于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和毒力研究。结果用所建立的检测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对接种于陈化海水培养的不同时期的AS079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扩增,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毒力基因tdh2和鉴定基因toxR表达水平持续下降,但即使细菌进入VBNC状态,这两个基因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扩增,说明以toxR基因和tdh2基因对进入VBNC状态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和毒力研究方法可行。灵敏度试验表明,鉴定基因toxR的最低检测限可达到48 cfu/ml,研究毒力基因tdh2的表达需要细菌浓度至少为4.8×102cfu/ml,同时试验证明此方法与其他相近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结论该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检测快速、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适用于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和毒力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309 / 315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