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证”的发展

被引:2
作者
骆云丰 [1 ]
孙月华 [2 ]
机构
[1] 福建中医学院
[2] 淄博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
关键词
中医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证; 理论研究;
D O I
10.19656/j.cnki.1002-2406.2005.06.002
中图分类号
R2-03 [中医现代化研究];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摘要
中医学最具诊疗特色、最能体现个体化治疗思想的就是“辨证论治”,作为辨证论治核心的“证”的研究,直接决定了中医现代化的进程,因而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其发展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 / 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虚寒证辨证因子等级量化标准的研究——分子中医研究系列报道(2) [J].
王米渠 ;
严石林 ;
吴斌 ;
李炜弘 ;
高泓 ;
高峰 .
辽宁中医杂志, 2003, (04) :249-250
[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胃肠动力及激素的相关性 [J].
黄穗平 ;
李叶 ;
罗云坚 ;
尚文 ;
余绍源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04) :265-268
[3]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探讨 [J].
陈芝芸 ;
严茂祥 ;
项柏康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09) :664-666
[4]   必要的软化──证候实质研究的再思考附视频 [J].
佟彤 .
医学与哲学, 1996, (08) :434-435
[5]   证候实质研究中弱特异性的正面观 [J].
陈小野 .
医学与哲学, 1995, (06) :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