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的审美趣味新变

被引:3
作者
许宁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微时代; 审美趣味; 日常生活审美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3-0 [美学理论];
学科分类号
010106 ;
摘要
微时代以微信、微博的双向互动为代表,奠基于后福特主义的工业文明,肇始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给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精神样态带来全面转型。在微时代,人类审美感知的外化形式即审美趣味发生了诸多新变。这些改变显现为审美偏爱由巨型、精英文化转向碎微、草根文化,由趣味稳定转向趣味易变,由精神沉浸转向符号性的消费狂欢,由共性追求转向个性彰显,最终转向仿象的机械复制。微时代要警惕审美趣味的低俗化,审美想象力的弱化和审美深刻感受力的退化,追寻"微而深厚,小而美好"的审美理想。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第二级危机 “酷”的文化现代之一 [J].
韩少功 .
读书, 1998, (02) :13-23
[2]   后福特主义时代的话语表达机制 [J].
盖琪 .
探索与争鸣, 2014, (07) :14-15
[3]   微客、微话语与“复杂思想”的消解 [J].
周志强 .
探索与争鸣, 2014, (07) :23-25
[4]   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 [J].
林群 .
青年记者, 2010, (02) :7-8
[5]  
趣味社会学[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芬)尤卡·格罗瑙(JukkaGronow)原著, 2002
[6]  
趣味社会学[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芬)尤卡·格罗瑙(JukkaGronow)原著, 2002
[7]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杰姆逊(FredricJameson)讲演, 1997
[8]  
流行文化社会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高宣扬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