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中药五味药性功效的化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思考

被引:49
作者
刘昌孝
张铁军
何新
陈常青
许浚
田成旺
机构
[1] 天津药物研究院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现代研究部
[3]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药; 活血化瘀; 五味; 五要素; 药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1 [中药药性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根据当前中药药性研究问题,确定以传统药味(辛、甘、酸、苦、咸)和功效为主线,提出"药物-五味-物质-效应-功用"的"五要素"模式和研究思路。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以活血化瘀中药的五味药性为切入点,阐述中药药味相关的化学物质-功效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的内在联系。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开展中药药性理论和科学内涵研究,"五要素"是转化研究的纽带,攻克与药效作用和不同药味的差异性是难点。因此,该思路将有益于中药学的学术创新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15 / 6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药五味药性理论辨识及其化学生物学实质表征路径 [J].
张铁军 ;
刘昌孝 .
中草药, 2015, 46 (01) :1-6
[2]   中药药性复杂性与药性物质研究的思考 [J].
张廷 ;
崔瑛 ;
申玲玲 ;
王君明 ;
冯志毅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03) :585-587
[3]   P-糖蛋白方法用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探讨 [J].
邹亮 ;
冷静 ;
胡慧玲 ;
王平 ;
赵钢 ;
王战国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17) :319-323
[4]  
基于中医主治关联的中药饮片网络药理学研究[J]. 吴磊宏,高秀梅,程翼宇,王毅,张伯礼,范骁辉.中国中药杂志. 2011(21)
[5]   中药药性物质论 [J].
张永清 ;
王鹏 ;
纪玉佳 ;
王振国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04) :291-295
[6]   中药药性与功能靶点的关系 [J].
肖斌 ;
陶欧 ;
罗计 ;
王耘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 9 (07) :789-793
[7]   基于体内代谢-药效学相关性分析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J].
刘倩 ;
喇万英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10) :272-274
[8]   中药“性味归经”之间的关联分析 [J].
杨霖 ;
陈莉 ;
俞仲毅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4 (05) :82-84
[9]   中药药性与物质基础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周正礼 ;
李峰 ;
王文炳 ;
李静文 .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37 (04) :758-759
[10]   中药药性研究回顾与思考 [J].
王伽伯 ;
金城 ;
肖小河 ;
赵艳玲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07) :57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