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lycine mac(L.)Merri)杂草性评价的试验实例

被引:23
作者
宋小玲 [1 ]
强胜 [1 ]
彭于发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杂草性; 安全性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评价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40-3-2作为加工原料引入中国可能带来的演化为杂草的生态风险,验证转基因大豆杂草化环境安全评价条款的可操作性。【方法】在农田生态环境下比较了抗性大豆、受体品种和当地常规品种的生存竞争能力、繁育能力、自生苗、种子落粒性和延续能力。【结果】在适宜季节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能力和繁育能力明显低于当地常规品种,表现在复叶数少、植株较矮、结实率低;受体品种的生存竞争能力和常规品种相似,但繁育能力低于常规品种。在非适宜季节三者的生存竞争能力相似,而受体品种和抗性大豆的结实能力都比常规品种略强。3个品种的落粒性都不强,形成自生苗的可能性也都很小。所有供试大豆种子的延续能力都很弱。【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40-3-2在中国南京地区环境条件下演化为杂草的可能性较小,其作为加工原料进口后演化为杂草的生态风险小。试验证实了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评价标准的杂草性条款具有可操作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杂草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J].
郭水良 ;
王勇 ;
曹同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103-110
[2]   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J].
贾士荣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2) :175-187
[3]   转基因植物入侵性评价指标初探 [J].
周骏 ;
王长永 ;
陈建群 .
农村生态环境, 2003, (02) :61-64
[4]   转基因植物杂草化问题及其对策 [J].
程焉平 .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04) :51-56
[5]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J].
王国英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 (03) :205-207
[6]   植物外来种入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J].
彭少麟 ;
向言词 .
生态学报, 1999, (04) :560-568
[7]   植物竞争研究进展 [J].
李博 ;
陈家宽 ;
A.R.沃金森 .
植物学通报, 1998, (04)
[8]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价 [J].
钱迎倩 ;
田彦 ;
魏伟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04) :2-12
[9]   经遗传修饰生物体的研究进展及其释放后对环境的影响 [J].
钱迎倩 ;
马克平 .
生态学报, 1998, (01) :3-11
[10]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 [J].
贾士荣 .
生物工程进展, 1997, (06)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