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体的测度方法和应用——基于CHIP数据的分析

被引:24
作者
翁杰
王菁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测度方法; 收入中位数; 收入分配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中等收入群体进行科学测度是制定量化政策目标和进行有效规模监控的重要前提。文章提出,理想的测度方法至少需要满足测度标准具有经济合理性、能体现地区差异和能实现自动调整3个方面的要求。对现有测度方法的评价发现,与相对标准法和绝对标准法相比,混合标准法更具优势。依据混合标准法的原理,文章提出了一种新测度方法:中等收入群体被界定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处于当地城镇家庭食品人均消费支出3倍到家庭人均年收入中位数3倍之间的群体。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的应用研究发现,中国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该群体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文章对测度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利用新的方法得到的测度结果更为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5+127 +12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产阶层抑或中等收入群体——当前中国中间阶层的再审视 [J].
朱斌 ;
范晓光 .
江海学刊, 2019, (01) :117-126+254
[2]   中等收入群体的测算与现状研究——基于CHNS与CHIP数据 [J].
吴鹏 ;
常远 .
社会科学研究, 2018, (02) :72-82
[3]   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趋势与构成变化 [J].
李春玲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 (02) :1-7
[4]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及其变化趋势 [J].
李实 .
社会治理, 2017, (06) :32-34
[5]   怎样界定中等收入群体? [J].
李强 ;
徐玲 .
北京社会科学, 2017, (07) :4-10
[6]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趋势:2006—2015 [J].
朱迪 .
河北学刊, 2017, 37 (02) :172-176
[7]   中国特色的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界定——绝对标准模式与相对标准模式之比较 [J].
李春玲 .
河北学刊, 2017, 37 (02) :154-162
[8]   中国跨越“双重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 [J].
李培林 .
劳动经济研究, 2017, 5 (01) :3-20
[10]   努力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基于2006-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 [J].
李培林 ;
朱迪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1) :45-6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