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建立及耕地地力评价

被引:8
作者
唐群锋 [1 ]
魏志远 [2 ]
唐树梅 [1 ]
漆智平 [2 ]
机构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
[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GIS; 耕地资源数据库; 地力评价; 耕地等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0903 ;
摘要
用现代耕地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补充,用GIS软件建立了定安县1:50000耕地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排涝能力、轮作制度、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耕层厚度、障碍层状况1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叠加土壤图、基本农田保护块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到2411个评价单元。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等距分级法形成耕地地力等级。在此次以水稻土为主的定安县耕地调查中,查出耕地总面积66729.47hm2,按综合指数分级方案划分的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二级地2241.60hm2、三级地27261.27hm2、四级地26065.93hm2、五级地11160.67hm2,分别占定安县耕地总面积的3.36%、40.85%、39.06%、16.73%,没有一级、六级、七级和八级耕地,面积较大的耕地属于三级和四级地,将其归入全国耕地地力体系后,定安耕地整体在全国处于中等级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390 / 3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浅谈GIS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J].
谢元礼 ;
胡斌 .
北京测绘, 2001, (01) :16-18+42
[2]   特尔菲法与“拿来主义” [J].
韩永学 .
哈尔滨师专学报, 2000, (02) :67-68+77
[3]   地理信息标准化与数据共享 [J].
杜道生 .
测绘信息与工程, 1997, (01) :47-51
[4]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刘黎明等编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