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分析肾上腺素致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32
作者
赵玲
魏海峰
李雅莉
张丽
李林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物研究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肾上腺素; 血液流变学; 血瘀证;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以肾上腺素(Adr)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血瘀模型,对比不同的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和给药周期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不造模)、急瘀1d组(Adr1.8mg/kg皮下注射加冰水浸泡1d)、急瘀2d组(Adr1.8mg/kg注射加冰水浸泡2d)、慢瘀小剂量组(Adr0.1mg/kg注射7d)、慢瘀中剂量组(Adr0.3mg/kg注射7d)、慢瘀大剂量组(Adr0.9mg/kg注射7d)。用血液黏度仪检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用红细胞变形/聚集仪检测红细胞变形和聚集指数;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瘀小、中剂量组可见大鼠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急瘀1d组可见低切变下全血黏度升高(P<0.05),急瘀1d组和急瘀2d组可见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增加(P<0.01),急瘀2d组和慢瘀大剂量组可见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瘀证动物模型成功与否与所用的肾上腺素剂量、给药周期和给药方式密切相关。Adr0.3mg/kg注射7d和Adr1.8mg/kg注射加冰水浸泡2d大鼠出现血液流变学变化更加明显,可分别作为气郁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的动物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注射肾上腺素模拟“气滞”复制急、慢性血瘀模型初探 [J].
和岚 ;
蒋文跃 ;
毛腾敏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03) :244-246
[2]   血管内皮损伤大鼠动物模型的制作 [J].
李雁 ;
周琳瑛 ;
姚祖武 ;
徐驯宇 ;
钟秀容 ;
李梅珍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 (03) :299-301
[3]   对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药物Adr最适浓度的探讨 [J].
刘月桂 ;
冯坤 ;
张灵菊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2, (01) :60-61+64
[4]   SD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制作方法 [J].
赵建宏 ;
林琳 ;
高继发 ;
曹卉 ;
朱凡河 ;
毛庆波 .
微循环学杂志, 2000, (02) :20-21+0
[5]   “血瘀”病理模型探索(一) [J].
毛腾敏 ;
林建和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85, (04) :246-248+315
[6]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李仪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