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外交的兴起:机制与趋势

被引:20
作者
赵可金 [1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2]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外交; 现代外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外交的革命性变革。虚拟外交和网络外交越来越成为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外交样式。网络外交由于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迅捷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外交成为新外交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根据政府角色差异和信息网络的社会属性区分,网络外交具有虚拟外交、在线网络外交和社交网络外交三种实现形式。其中,虚拟外交是最初级的网络外交,是现代外交的网络版,它在本质上仍然属于现代外交。在线网络外交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外交,委托以非政府组织身份和面貌出现的独立网站和网络公司从事的外交。社会网络外交是迄今为止最发达和最成熟的网络外交。尽管网络外交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和完善之中,但它以其强大的外交动员力和外交效率,推动着现代外交在价值原则、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发生了总体性变革。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外交越来越成为未来最具冲击力的新兴外交形式。中国在外交运行过程中应该大力推进网络化和虚拟化,这是中国外交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6+159 +15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信息时代的网络外交 [J].
唐小松 ;
黄忠 .
现代国际关系, 2008, (06) :53-58
[2]  
Twitter“革命”了?[N]. 王丹薇,郭亦丹,孟雨.经济观察报. 2010 (049)
[3]  
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M].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赵可金, 2007
[4]  
认同的力量[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 2003
[5]  
Reinventing Diplom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A Report of the CSIS Advisory Panel on Diplonm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2 Burt,Richard,OlinRobison. . 1998
[6]  
International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2 Mark Alley. MacMillan . 1995